2015 "慕中杯"第14届世界象棋锦标赛
日期:2015年 八月 21-26日
地点:德国慕尼黑
CCTV 新闻报道 1
CCTV 新闻报道 2
大象在慕尼黑低吟
——象棋的最终胜利者永远是中国人
《新德意志报》8月28日第20版
作者:格拉拉 中文翻译:王各
这是一项在中国广受欢迎的脑力运动。象棋直译成德语叫做大象的游戏。现在有一个在慕尼黑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将象棋带到了巴伐利亚的首府。
慕尼黑Baierbrunner街边的居民区正在进行现代化改建。新的建筑平凡而具有实用性,没有任何的累赘。28号的门牌上很偶然的出现了活动通知:一张宣传单上展示着一个来自远方的景色。网格在其上飘扬,神秘的黑红石子点缀在两旁。在慕尼黑语言和翻译学院(SDI)的大礼堂里的棋盘两侧,静静地端坐着男女棋手们。棋子和棋盘就如同外面海报上画的一样。
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灵魂寻找者的集会。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高水平的体育较量。在这所大学里将角逐出本年度的象棋世界冠军。中国人所说的象棋是一种没有立体棋子的国际象棋变异。取而代之的是令象棋迷们非常满足的写有中国汉字的圆形薄片。几个世纪以来,横贯中原王朝的各个社会阶层,从农民到社会精英都下象棋。估计这个5亿棋迷认为这个远东象棋是自己在这个星球上最喜欢的策略游戏。如今为了实现个人梦想,一位在慕尼黑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市民薛忠,在伊萨河畔举办了第十四届世界象棋锦标赛。
薛忠给自己取了个英语名字叫做“罗密欧”。47岁的他精力充沛。他来自北京,现在在慕尼黑开了一家通讯咨询公司。他自称巴伐利亚的首府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他非常愿意为他的第二故乡贡献一些什么:“慕尼黑是体育之城,1958年在这里举办了国际象棋奥利匹克锦标赛,1972年在这里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并且有令人骄傲的顶尖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队。举办象棋世锦赛应当成为这座体育城市的下一个目标。”
一个创造运动历史的活动:象棋棋迷们用很简小的模式(棋子真的非常小,敲击声就像大象在低吟)在这蓝白辉映的大都市庆祝着属于自己的狂欢节。这是世锦赛首次在德国,第二次走出亚洲。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场比赛至关重要: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主任、世象联第一副主席陈泽兰女士直接从北京飞抵现场。中国官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派来了摄制组。陈副主席希望,人们可以通过中国象棋冲破所有界限,建立新的友谊。
赛场内部运作良好。来自17个国家(译者注:准确说是20个国家和地区)的61名棋手,除中国以外有来自包括芬兰、日本和俄罗斯的棋手。他们虽然并不相互馈赠礼物,但是由衷地相互问候。有些场景非常的熟悉:Lucy坐在她妈妈李琛的身旁。她的妈妈除了能在女子组比赛中得分还开了家旅行社专门在苏格兰的Menstrie做导游。Lucy把巧克力糖推给她妈妈吃,希望她能借此补充能量。理所当然的,这个九岁的女孩已经学习了象棋的规则。她的妈妈1999年在上海取得了世界亚军。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榜样啊!
比赛的最终结果就像著名足球评论员加里·莱因克尔的另一个版本精辟点评(“足球是个简单的运动。。。最终获胜的永远是德国人”):。。。最终获胜的永远是中国人。特级大师郑惟桐以不败战绩力压他的同胞特级大师谢靖取得冠军。与此同时,长鼻子们在同样的战场里几乎没有机会取得相对靠前的名次。即使如此,来自柏林的外语女记者丹妮拉(Daniela Schmidt)觉得能够参加一场正规的世界锦标赛依然很酷。她说道:“在国际象棋中,我绝无这样的机会。”这位58岁的女士就是来享受世锦赛的氛围的。“能在这样的国际大家庭中下棋,真的感觉非常开心。”
德国象棋记录保持者耐格勒(六次冠军),毕竟在慕尼黑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来自林根的58岁放射科医生作为最佳的非亚裔棋手,领衔下半区(译者注:耐格勒获得非华越裔第三名)。与此同时,赛事组织者薛忠,他在本次比赛中取得第16名(译者注:薛忠还与队友薛涵第共同代表德国队获得男子团体第四名),正在筹备下一个壮举:世界象棋青少年赛。这将成为2000年象棋历史中的第一次,并且将继续有望在慕尼黑举办。
这就是巴伐利亚人:“我就是我”,在足球界早已有了这样的口号,而现在将在中国象棋中再现。
对于中国象棋的其它信息,包括规则和比赛时间,请参见:www.chinaschach.de
图片:9岁的露西以妈妈为榜样,她妈妈曾经是世界亚军。